我第一次听这首歌,笑岔气。
第二次,心里有点酸酸的。
第三次,我觉得就是写给每个普通人的。
我已经会唱了。
歌里这么唱的。
我们每天要上班,要上学。
要吃五谷杂粮,要经历悲欢离合。
我们没有大富大贵,只有一颗平常心。
这颗心会抱怨,会期待,会做梦。
10月10日,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宣布了新一份《施政报告》,这是她上任后的第二份报告。宣布了250项措施,涉及土地房屋、医疗、教育等方方面面。
朋友圈刷遍了。
【填海建房,1700公顷建人工岛,住110万人,政府增加公营房屋供应。】
建筑业和地产业的兄弟们呱唧呱唧,未来几年有大项目要做了,好多空间和生意呢。
【产假延长,由10星期增加到14星期,新增期间的薪水政府买单。】
准爸爸们开始交头接耳,有准爸爸上班的公司们纷纷举起了双手。
【医院发展计划,落成后额外提供9000张病床,2700亿港币19个工程。】
好多行业的朋友们坐不住了,齐刷刷的撸起了袖子。
【企业利得税减半。】
中小公司的老板们已经在酒吧排起了长队。
当然,呐喊声音最大的,是金融行业的宝宝们,
恨不得跟全世界自己认识的人都宣读一遍新香港的美好未来:
香港越来越棒,世界一流,完美。(你们快掏出兜里的钱来投资吧。)
全社会从上到下,从企业到个人,
都被卷入了这场声势浩大的点赞运动,
姐也被传染到高兴的几乎手舞足蹈起来。
不过....关上手机,摸摸肚子,看看兜里的钱包,就立刻被拉回现实中了。
对于政策时事,其实我从小都特关心。
比如,学校扫雪我第一个报名,走在街上主动捡垃圾,主动扶大妈,路见不平,绝对冲上理论一番,报纸上有新闻有新政策,必须是同学家人的小喇叭广播员,我一直致力于把世界变美好的第一线。后来岁数大了,新闻看多了,心就堵了。
印象中有好多政策,实施后完全没有改变之前存在的问题。不知觉中难免产生自扫门前雪的小市民心态,至于他人瓦上霜的事,小声问问,和我有关系吗?不是无法落实,沦为无效。就是面向少部分阶级,被老百姓吐槽。所以,我基本上采取的策略是——诈尸式关心。
涉及到自己利益的时候,我叫起来整个小区都能听得到。
不影响到兜里钱包的事,
我都当茶余饭后,
事不关己高高挂起。
这次新政,我掏出来了老花镜,
先看看教育,哪些对咱家娃有好处。
政策,有多少落在实处
报告表示,教育经常性开支新增47亿元,比预期多13亿元,并涵盖中、小学、及大专界别等多个范畴。对于多出的额外资源,林郑月娥表示政府不会「讨价还价」,也不会「削足就履」,以推动本港优质教育发展再迈进一大步。给钱,是最实在的。
大学及科研:
为了吸引和挽留人才,先大手一挥,给更多的研究经费。
向研究基金注资200亿
不够?再给。
30亿的「研究配对辅助金计划」
针对高端人才,比如博士后、研究院、国家重点实验室,拨款。
1.9亿元推动3项「杰出学者计划」
刚入学的学生嫌学费高,拨款。
预计每学年能帮助到4000名学生。
每年投放1.2亿元,资助学生修读自资副学位课程
还不够?那边工作赚钱边上学。
职训局设1200个学额及兼读制资助,鼓励学生以「边学边赚」模式接受职业专业培训,培育行业专才
中小学
说学生课程不够丰富,就知道读书背课本?
先给学校经费,支持学校多开课,开各种课。
大力推行人文学科、STEM教育、体艺、德育等课程,组织更多体验学习活动。
每年9亿元【全方位学习津贴】
再给学生经费,参与课外活动。
成立25亿元学生活动支援基金
同时要规划清楚教职员的问题。毕竟教师的工作量以及待遇都跟教学质量息息相关。
公营中小学教师职位学位化
嫌工资不高,那就继续拨款。
9400名中小学教师有望加薪,涉款15亿
还要给学校董事会减少点压力,设立一个专门负责行政的岗位吧。
公营小学落实「一校一行政主任」
关于特殊教育的学生呢,当然要特别关心。
每年额外拨款8亿元,加强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支援,增加言语治疗师职位
听上去是不错,
但政策计划喊得响,无非是红尘三杯酒。我们更关心的是:
执行,有多少实际成效
姐姐特意翻看参阅了——
从回归以来的几位特首的历年施政报告。
首任特首董建华1997年上任,商人出身,心怀宏图大志,强调民生,很关心教育也有多项举措。可惜后来经历亚洲金融风暴,建屋失误,SARS,黯然下台。
曾荫权2005年接棒,公务员背景,看重财政,施政报告多次强调“新”,要新方向、新挑战。在任期间实现了政治改革,但忽略了房屋问题,而且任期末尾丑闻不断,失去民心。
梁振英2012年上任,专业人士,主打房屋,主要目标是收拾残局,因为诸多事情不顺,民望一直都不高,饱受质疑。
但是——自回归以来,香港政府一直履行了一件事,“教育投资绝不手软”。
自1978年开始,就一直推行九年免费教育。
08年开始,每年斥资10~12亿,免费教育由9年伸延至12年。19万名高中生受惠。
12年建立并实行了DSE的考试制度及规划。
16年提出落实15年免费教育。将幼儿园教育也划为免费。
教育的开支,从来都是公共开支首位。
背后,挨了多少骂
这些年香港高校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口碑是有目共睹的,
看看历年的世界排名以及趋之若鹜的各地学子。
但我们看不到的是,背后的路多么曲折。
1998年,特区政府强调母语教学,引发事件,20间中学上诉,特许使用英文为教学语言的中学数目增至114间,其余300多间中学则必须使用母语教学。结果是政府出面做出检讨。
2000年,推行香港教师语文能力评核,引发轩然大波。教师工会罢工,游行。结果是教育局检讨,修订措施。
2007年,政府鼓励增加副学士学位,目标2010年前让六成高中生接受大专教育。引发教育界担心副学士学生升学问题的讨论。
2009年,推行“三三四”学制,引发教育界争议。
2010年,最后一届香港中学会考,引发考生反对。
......
对于这些不足,香港的媒体是出了名的敢言。
教育界对于历届政策,
更是必须第一时间进行讨论。
感觉老百姓是年年有问题,永远喂不饱。
领导确实不好当。
当下,值得多少信赖与期待
说回本届执政班子,由首位女特首林郑月娥率领,
不仅自身学习优异,一家人都是高材生。
当年她被保送英国剑桥大学深造,与同在该校修读历史的林兆波邂逅,后来就结婚成家。林兆波在剑桥取得博士学位,并回到香港中文大学担任历史系副教授。两个儿子,也全是剑桥毕业。
对于教育界诉求,想必有深刻理解。
上任后立刻承诺,加大教育开支,不仅提交了36亿元的教育拨款方案,而且在《2018/19财政预算案》中,又进一步预留了20亿。
再到今天的《施政报告》,她一直在强调,
“政府在教育的开支是对未来发展最有意义的投资。”
并抛出口号“对老师好一点”,
众多举措收到目前教育界广泛的赞同支持。
正如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,
信任亦不是空穴来风。
社会能发声,媒体有态度,
民众的诉求能有反馈,才具有相互信赖的基础。
与改善民生息息相关的政策,才是好政策。
能执行好政策的政府,才值得竖大拇指。
为什么每次特首的施政报告都会引发全社会大讨论,
是因为,
凡人的呐喊皆有力量,
能左右事事,自然关己。
说教育,一是因为我们最熟悉最身在其中,
二是因为一叶可知秋,一斑可窥豹,
见微知著罢了。
纵观这些年香港发展,
上面不断调整政策,给予支持。
中间充满了烟火气的批判与针砭。
而这一切,都切身影响到一批批前赴后继的,
每天晨饮香江水,夜怀维港梦的我们,
才有了当下。
不是时代造就了我们,而是我们创造了这个时代。
若干年后,
看到孩子们写出来的,
那一笔笔是我们教出来的正字。
这样,就对了。
教育,是改变世界最有力的武器。
——纳尔逊曼德拉
参考资料来源:
http://www.hkfew.org.hk/list.php?cid=60&page=4
http://www.hkfew.org.hk/listdetail.php?cid=60&aid=2338
http://www.hkfew.org.hk/listdetail.php?cid=249&aid=2991
https://news.mingpao.com/pns/dailynews/web_tc/article/20181011/s00001/1539196758568
https://www.info.gov.hk/gia/general/201701/18/P2017011800509.htm
关于活石学院:专注于香港地区留学升学及培训辅导的服务,首屈一指的香港教育专家。总部位于香港九龙区,在香港拥有三个校区,并拥有香港教育局授权颁发的教学牌照(609609),大陆运营中心位于深圳。
学院从筹备至今已有8年时间,成功培养的学子及帮助的家庭不计其数。
全国总机
4000-666-176
福建地区指定招生处
张老师 0591-87572695
辽宁地区指定招生处
谢老师 15104505318
评论